关键要点
-
生物膜技术可用于污染河流原位生物治理,有利于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的去除。
-
已有河流生物膜原位处理技术存在水中溶解氧不足的问题,难以有效处理有机污染较严重的河流。
-
本项目提出利用毛细作用将有机污染严重的河涌水污染物转移到水上,摆脱水中溶解氧较低的限制。
-
利用悬挂生物膜原位处理的方式,可有效去除有机污染较严重的河涌水中的COD、氨氮等污染物。
-
该技术无需引入人工曝气装置,降低了投资成本和管理难度,并能有效防止新污染的产生。
一种生物膜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设备——华南农业大学学生申报的科技创新作品
这一章节是一份关于参赛作品申报书的说明,包含了申报者的个人信息、作品信息以及相关要求等内容。申报者需要按照要求填写表格,并将学术论文或社会调查报告等材料附在申报书后面。申报书需使用钢笔或打印机填写,字迹要端正清晰。同时,申报书还需要经过学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的审核并统一寄送到比赛组委会。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向学校的竞赛组织协调机构进行咨询。
《一种生物膜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设备》申报材料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张珺蓉同学的一些基本信息以及她的科研项目和论文情况。她目前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并且在进行一项关于生物膜处理污水的研究。此外,她还有一篇毕业论文,主题是“以城市污水为水源的富营养化河湖除氮磷抑藻的‘水下草坪’构建技术研究”。同时,该章节也列出了她的联系方式和合作人员信息。最后,该章节还提到了她的资格认定情况和作品情况。
一种悬挂毛细传质生物膜处理污水方法及其设备的研究
这一章节介绍了一种生物膜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设备。该方法基于生物膜技术,利用毛细作用将可溶性有机物、氨氮转移到水上的生物膜,利用空气中的氧将其氧化,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该方法解决了传统生物膜技术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避免了生物膜及载体完全淹没于水下而导致的厌氧状态,二是避免了大量形成及脱落的生物膜难以收集带走而产生的新有机污染。该方法的研究重点包括毛细传质介质和生物膜载体材料的筛选、毛细传质生物膜单元的构建方式、挂膜方式比较研究、悬挂生物膜污染物去除能力研究等方面。该方法的主要创新点是首次提出了利用毛细作用将有机污染严重的河涌水污染物转移到水上,利用悬挂生物膜原位处理的方式,摆脱水中溶解氧较低的限制。
基于毛细传质的生物膜技术在有机污染河涌治理中的应用
这一章节介绍了一种原位生物膜技术,可用于治理有机污染较严重的河涌。该技术通过在污染河道中放置填料,促进微生物生长形成生物膜,吸附并降解流过的污染物,从而净化河水。已有的生物法包括砾间接触氧化法、沟渠内接触氧化法、生物栅法等。然而,这些方法适用有机污染较轻的河流,而当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时,需要强化供氧才能有效去除污染物。本发明则尝试将生物膜载体悬挂在水面以上,利用毛细作用将水中部分可溶性污染物转移到载体上培养富集微生物,从而解决供氧不足的问题,并可通过与水下生物膜技术联合应用,实现有机污染严重河涌高效且低成本的原位治理。该技术具有有机负荷高、供氧成本低、构建管理容易等优点,适用于河流的原位处理,尤其是高污染的河段。
专家推荐表:作品申报真实性评估和意义评价
这一章节是一份推荐信模板,用于推荐申报者的申报作品。其中包含了推荐者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以及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真实性、作品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等方面的评价。同时,该章节还要求推荐者所在单位进行确认,并且需要学校组织协调机构和校主管领导或校主管部门进行盖章确认。这份推荐信对于申报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评估申报者能力和潜力的重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