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立方体纳卫星.doc

DOC16 KB
AI 阅读网盘下载

网盘提取密码

u r o n g d a

本文介绍了一款基于国际统一立方体卫星标准设计的低成本、通用化的航天器平台,旨在满足500km以下轨道的微小型空间任务需求。该作品通过模块化设计、系统资源预留以及软件开放性优化,实现了对大气探测、对地观测、空间组网等不同载荷的快速适配,大大降低了研发制造成本,仅为传统卫星的十分之一左右。作品采用了成熟商用元器件,并预留了多样化的接口和设计冗余,以适应不同任务需求,同时确保了卫星平台的高效能和多载荷适配性。此外,该作品还应用于多个实际项目中,例如欧盟第7框架QB50项目的全球组网大气探测应用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展现了其广泛的实用价值和先进性。总体而言,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低成本立方体纳卫星的设计理念、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广阔前景。

关键要点

  1. 低成本立方体纳卫星是一种具备多载荷适配性的低成本航天器平台。

  2. 该平台采用了成熟的商用元器件,研发制造成本较低。

  3. 可以满足500km以下轨道的微小型空间任务需求。

  4. 平台具备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包含了星务计算机分系统、电源分系统、姿态确定与控制分系统、结构及热控分系统等五大分系统。

  5. 该平台已经应用于多个实际应用需求,并获得了用户的认可。

低成本立方体纳卫星:多载荷适配性航天器平台

这一章节介绍了一款名为“低成本立方体纳卫星”的航天器平台,它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和软件开放性优化,可以快速适配不同的载荷,满足微小型空间任务需求。该平台采用了成熟的商用元器件,研发制造成本低,且具有多载荷适配性,能够减少卫星在不同任务间的改动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该平台还具备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包含了星务计算机分系统、电源分系统、姿态确定与控制分系统、结构及热控分系统等五大分系统。该平台已经完成了两款基于低成本立方体纳卫星的定制产品,并获得了用户的认可。此外,该平台还将用于大气探测、对地观测、空间组网等不同领域的任务。

低成本立方体卫星的应用与发展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四个立方体卫星的应用案例,分别是轴姿态控制、船舶识别、大气探测和多功能立方体卫星平台探索。这些卫星都采用了低成本的设计理念,可以搭载不同的载荷来完成不同的任务。其中,轴姿态控制系统能够精确地控制卫星的三轴姿态,而船舶识别系统则可以通过卫星组网实现对船舶的准实时监控。大气探测系统则是为了研究低热层大气的成分和分布,而多功能立方体卫星平台则可以搭载不同类型的载荷,解决低地球轨道上的空间试验和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