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书(王小智).doc

DOC264 KB
AI 阅读网盘下载

网盘提取密码

u r o n g d a

本文介绍了豆科植物乳糖酶固定化技术的研究项目,包括项目简述、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过程与资料查阅情况、项目成果完成形式和价值、经费使用情况以及申请人和指导教师的总结与意见。该项目主要研究了乳糖酶的制备、固定化技术及固定化乳糖酶的酶学性质,目标是开发一种高效的乳糖酶固定化方法,以便于将其应用于乳品工业中,解决“乳糖不耐受症”的问题。研究过程中,通过筛选酶含量高的豆科植物萌发种子,进行乳糖酶的分离纯化,并探讨了不同的固定化条件,最终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条件:使用质量分数为0.6%的戊二醛交联1g壳聚糖凝胶40分钟,然后在4℃条件下加入1.90 mg/mL的乳糖酶吸附处理8小时,获得的固定化乳糖酶活力为48.24(U.g.min),活力回收率为40.2%。此外,该项目的研究不仅增加了新的酶源,还将促进乳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要点

  1. 项目名称:豆科植物乳糖酶固定化技术的研究

  2. 项目申请人:王小智

  3. 项目指导教师:陈芳艳

  4. 项目完成时间:2006年3月30日

  5. 固定化乳糖酶的最佳条件:每1g壳聚糖加入0.6mL浓度为0.6%的戊二醛交联40分钟,用缓冲液A洗净壳聚糖凝胶,再加入蛋白质含量为1.90mg/mL的乳糖酶0.5mL于4℃条件下吸附处理8小时。

豆科植物乳糖酶固定化技术研究

这一章节是华南农业大学的一个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结题报告,该项目的主题是研究豆科植物乳糖酶固定化技术。项目负责人是王小智,所属院部是动物科学学院,专业年级是02级蚕学专业。该项目获得了1500元的申请经费,并于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期间完成。项目组成员包括王小智、邓文峰、王伟贤等人,他们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指导教师是陈芳艳老师,她的研究方向是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她是硕士研究生并且担任讲师职务。该项目旨在研究豆科植物萌发种子中乳糖酶的固定化技术和酶学性质,并研制酶反应器应用于乳品工业。该项目完成后不仅可以增添新的酶源,还可以促进乳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乳糖酶制备与固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关于豆科植物乳糖酶的制备以及固定化技术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其中包括了酶制剂制备、固定化酶制备、酶活力测定以及蛋白质含量测定等方面的研究。此外,文中也提到了相关的参考文献和实验结果,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通过这项研究,不仅能够巩固学习知识,提高思维创新能力,还能培养责任心和动手实践能力。最后,指导教师和项目所在单位专家都对该同学的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绿豆乳糖酶的固定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乳糖酶的固定化技术研究,包括从绿豆中提取乳糖酶并将其固定在壳聚糖凝胶上的过程。该实验重点研究了不同固定化条件对酶活力回收效果的影响,并得出了最佳的固定化条件。最终,通过实验得到了最高固定的酶活力和活力回收率。这对于乳制品工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进展,可以解决乳糖不耐受的问题。

乳糖酶纯化、测定及壳聚糖凝胶制备方法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绿豆乳糖酶的纯化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壳聚糖凝胶颗粒的制备过程。其中,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可以将粗酶液中的杂质去除,从而得到更高纯度的酶;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则采用了考马斯亮蓝G-250法,并制作了标准曲线来计算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最后,壳聚糖凝胶颗粒的制备则是为了后续实验使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对于生物化学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乳糖酶的固定化及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乳糖酶的固定化方法和酶活力测定方法。其中,通过共价交联法制备了固定化的乳糖酶,并且使用溶液酶和固定化酶进行了比较。同时,还详细说明了乳糖溶液酶的活力测定方法以及固定化酶的活力测定方法。最后,通过实验研究了戊二醛溶液的浓度对酶固定化效果的影响。这些实验结果对于理解乳糖酶的固定化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