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doc

DOC30 KB

华南农业大学的硕士团“海上绿洲”志愿者科考队在指导老师刘月秀的带领下,于2002年7月18日至7月28日期间,对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这次科考活动不仅着重于红树林植物群落的研究,还旨在提升公众对于红树林及其生态系统保护的意识。通过细致的植物、土壤、昆虫和底栖动物调查,队员们展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采集了宝贵的科研数据。同时,科考队深入农村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针对红树林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并得到当地政府和社区的积极响应。 此外,科考队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建议,包括建议地方政府、媒体和学校联合举办相关活动,进一步增强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红树林保护的责任感。科考活动不仅加深了队员和社会各界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理解,也促进了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是一次富有成效且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要点

  1. 华南农业大学赴湛江硕士团“海上绿洲”志愿者科考队对湛江红树林保护区进行了考察和宣传,呼吁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和关注广东地区湿地生态问题。

  2. 红树林保护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占地面积1.3万公顷,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

  3. 科考队对红树林保护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调查,包括植物、土壤、昆虫和底栖动物等方面。

  4. 在调查过程中,科考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完成了工作任务。

  5. 根据调查结果,科考队向当地政府和媒体提出了保护红树林的建议,并发起了“爱我红树林”征文活动,旨在增强公众对红树林保护的意识。

华南农业大学赴湛江海上绿洲志愿者科考队报告

这一章节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赴湛江硕士团“海上绿洲”志愿者科考队对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的考察情况,并呼吁人们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关注广东地区湿地生态问题。保护区成立于1990年,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3万公顷,其中2470公顷是有林面积。该区域土壤肥沃,盐份大,潮沟纵横交错,为红树林及其他海上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条件。保护区内有21种红树林植物,159种底栖硅藻,97种水体浮游植物,170多种鸟类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此次科考活动得到了湛江市林业局、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湛江市高桥镇政府以及当地居民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受到了国家林业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肯定。

红树林科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圆满完成工作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作者所在团队在广东廉江市高桥镇红寨村开展的红树林科考工作。他们通过对区内五个典型红树林植物群落以及各个潮滩带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包括样方的确定、植物调查、土壤调查、昆虫调查和底栖动物调查等多个方面。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小组成员充分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艰苦复杂的环境和工作条件,最终获得了较为详细的资料。虽然工作辛苦,但他们依然充满热情,因为他们的任务是保护红树林和整个湿地生态系统,这是一项神圣的任务。

深入农村,宣传红树林保护意识

这一章节讲述了如何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农村细致调查情况、广泛宣传红树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发现当地的农民对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过分捕捞致使生态失调、污染严重,红树林不断遭到破坏,面积大幅度减小。因此,向当地居民宣传、传播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观念,让人们都自觉的去保护红树林,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作者采取了发放问卷调查和现场宣传的方式,成立了宣传小队,走遍了高桥镇的20多个村落,与当地居民交流、到各个中小学校出宣传板报,与学生们座谈,抓紧每一个机会,向居民宣传、传播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观念。最终,居民们普遍认为,经过宣传队的宣传,他们对红树林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后一定会更好的做好红树林的保护、利用工作。

保护红树林,共创美好未来——湛江市三下乡活动回顾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作者参加了一次保护红树林的活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他们通过考察和宣传工作,深入了解了红树林的重要性,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扬。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情帮助和支持,这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保护红树林的决心。这次活动不仅增加了他们对红树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还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