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私有化路演PPT.pdf

PDF3.1 MB

本文详细解读了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推动万达商业私有化的全过程,包括私有化的背景、动机、操作策略、时间表及关键条款等方面。2016年3月,万达商业在香港上市仅15个月后,王健林宣布以48港元每股的价格进行私有化,计划将公司从香港交易所退市。分析指出,此举背后反映了万达对于自身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对资本市场的深度思考。尽管表面上看似不盈利甚至付出巨大代价,但实际上,私有化有利于万达掌握更多自主权,优化资本结构,同时也为其回归A股铺平了道路。文中还提到,万达为实现私有化设立了境内外两类投资人的不同安排,并详细列出了私有化的具体时间和步骤,以及涉及的各项费用和责任分配。此外,通过比较分析,文中强调了万达商业在中国商业地产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其强大的盈利能力,认为私有化将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机会。

关键要点

  1. 大连万达商业地产宣布将以每股48元的价格收购香港上市的H股,从香港交易所除牌退市。

  2. 万达商业曾于2014年12月24日在港交所上市,上市招股价格为48港元。

  3. 万达商业的股价长期低于招股价格,与其发展隐忧有关。

  4. 王健林计划让万达商业从H股褪市,回到A股后预计市值将达到6000多亿。

  5. 万达商业正在向中国证监会提交A股上市的申请。

王健林的千亿赌局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万达商业地产私有化的背景和过程。王健林认为万达股价被低估,决定将其私有化退市,并以与IPO时相同的每股48港元的价格进行收购。私有化过程中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据称王健林为此几乎堵上了全部身家,决心必胜。此外,万达还设立了境内外两类投资人的不同安排,目前融资的认购已基本完成。

困境与挑战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万达集团旗下的商业地产业务,包括物业销售和投资性物业租赁及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文章指出,尽管物业销售收入增长强劲,但库存不降反增,同时物业租赁出租率下滑,且万达商业的一半布局都在三线城市,因此自持物业的价值重估难以判断其估值的依据是否准确。此外,万达酒店经营板块在2015年净利润为亏损6.02亿元人民币。文章认为,这些因素导致万达商业的股价低迷,存在发展隐忧。

轻资产模式不成功,金融方向未明朗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万达地产的转型困境。虽然早在几年前,王健林就已经提出了“轻资产”模式,并进行了相关布局,但至今仍未取得明显成效。其中,与项目持有者的合作模式存在较大困难,因为很少有项目持有者会愿意与万达商业合作。而在金融方向的资产证券化方面,万达也在战略布局,但具体方案尚未确定。因此,万达地产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和不确定性。

万达商业香港上市:资金解决之道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万达地产为了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而选择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并且通过IPO融资了近300亿港元,这对于处于行业下滑时期的万达商业来说是一笔及时的资金支持。此外,在香港上市期间,万达还通过发行境内公司债以及中期票据等方式募集资金,其中一笔用于偿还金融机构债务,另一笔则用于商业地产项目建设。这些举措不仅让万达能够更大规模、更低成本地融资,也使得万达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因此,近年来许多中资房地产商也纷纷选择在香港上市或买壳上市。

私有化、A股上市,钱生钱的游戏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的千亿赌局。他通过让万达商业私有化并回A股上市,实现了巨额资金的回收,并且进一步扩大了万达商业的市值。王健林对于回A股上市有着坚定的信心,并且通过关联方万达院线的借壳上市计划来加速实现目标。文章还提到了上市并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而是为了推动企业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最后,文章引用了马云的阿里巴巴的例子,说明了上市、私有化、再上市等资本技巧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