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迪杰论文.doc

DOC621 KB

本文研究针对广东一家中型胶合板企业面临的低毒胶合板制造难题,通过深入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了改进生产工艺、科学评价产品毒性和分析润湿性等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UF)时,草酸含量控制在2%-6%,涂胶量保持在300-330g/m²,陈化时间控制在2-4小时可以有效提高胶合板的合格率。此外,提高单板的润湿性是提升胶合强度的关键,单板含水率控制在8-13%时,能够获得较好的润湿性。旋切工艺对单板表面质量有直接影响,旋刀使用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不同树种的单板对液体的渗透性差异较大,合理选择树种和搭配对于制造高质量胶合板至关重要。甲醛释放量测试结果显示,胶合板的甲醛释放主要集中在边部端面,且含水率和环境温度对甲醛释放量有显著影响。最后,文章建议对现行国家标准进行修订,特别是在胶合板甲醛释放量的测试条件和含水率修正方面,以提高评测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提出的建议和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要点

  1. 通过研究发现,采用低毒UF制板时,草酸含量为2-6%,涂胶量为300-330g/m²,陈化时间为2-4小时时,胶合板的合格率最高。

  2. 使用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UF)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如胶合板耐水性降低、胶合强度下降、分层鼓泡、边角开胶等。

  3. 针对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采用了改进工艺、科学评价产品毒性、分析润湿性等关键技术,并通过试验设计与研究,探索了低毒胶合板制造的关键技术。

  4. 胶合板甲醛释放量检测标准中的重要问题是胶合板甲醛释放量,通过对杨木胶合板试件不同封闭法、不同部位、不同含水率以及不同温度对胶合板甲醛释放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了胶合板甲醛释放的机理和释放主要途径。

  5. 通过对单因子试验方法的研究,发现在涂胶量为300-330g/m²时,胶合板的质量最好。

低毒胶合板工艺优化及甲醛释放评估

这一章节介绍了一项名为“低毒胶合板工艺优化及其评价的研究”的研究项目,旨在解决国内胶合板企业在生产低毒胶合板方面面临的难题。该研究采用了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手段,并通过试验设计和研究得出了多个结论,包括制板时的最佳参数、提高单板润湿性和旋切工艺的影响因素等等。此外,该研究还探讨了胶合板甲醛释放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关键词包括胶合板、优化工艺、润湿性、甲醛释放。

低毒UF胶合板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这一章节介绍了中国胶合板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胶合板产能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出台使得许多厂家面临着使用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带来的问题。此外,胶合板甲醛释放量的检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探索低毒胶合板制造的关键技术,并通过科学评价产品毒性来解决相关问题。同时,作者还着重强调了科学选用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采用合理的制造工艺以及改善单板润湿性的重要性。

优化工艺与润湿性实验探究

这一章节介绍了第六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的相关信息。其中,原材料包括工厂试验材料和胶合板,以及用于润湿试验的大姜饼木、柳桉和西南桦单板。为了开发胶合板优化工艺并满足低毒UF使用要求,采用了单因子试验方法,并分为三组进行试验。同时,还进行了关于润湿性的研究,分别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单板润湿性的影响。

胶合板甲醛释放量实验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如何科学评价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并通过三个不同的试验组进行了分析。其中第一组试验采用了正交试验法,选择了不同的封闭方式、部位以及含水率等因素来评估甲醛释放量。第二组试验则着重验证了含水率对甲醛释放量的影响规律。第三组试验则是研究了环境温度对甲醛释放量的影响。实验过程中使用了多种仪器和设备来进行测试,包括计算机控制的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粗糙度测量仪、红外线含水率快速测定仪等。这些试验结果对于评估胶合板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杨木胶合板制备过程中草酸用量、涂胶量及陈化时间对胶合性能的影响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优化工艺来提高胶合板的质量。其中,草酸用量、涂胶量和陈化时间是影响胶合质量的关键因素。草酸用量应该控制在2-6%,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胶层开胶。涂胶量应在300-330g/m²之间,过大的涂胶量会使胶层增厚,导致胶合强度下降。陈化时间应控制在2-4小时,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胶合板开胶。此外,杨木各部位的化学组成和pH值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草酸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