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要点
-
项目名称:丙酮丁醇梭菌烯脂酰还原酶fabk和fabk2基因功能测定
-
项目类别:理科类
-
申请经费:1500元
-
项目组成员:周丽华(基因克隆)、朱磊(功能分析)
-
指导教师:王海洪(教授)
丙酮丁醇梭菌烯脂酰还原酶FabK和FabK2基因功能测定项目结题报告
这一章节是一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结题报告,包括了项目基本信息、项目组成员、指导教师情况以及项目简介等内容。该报告主要介绍了对丙酮丁醇梭菌的烯脂酰还原酶fabk和fabk2基因功能的研究,旨在阐明这两种酶在丙酮丁醇梭菌脂肪酸合成中的作用。通过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发现梭状芽孢杆菌中有两个烯脂酰ACP还原酶II,其中FabK1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而FabK2的同源性较差。该项目使用异体细胞研究FabK1和FabK2的生物学功能,并探讨它们在丙酮丁醇梭菌脂肪酸合成中的具体作用。
项目研究的基本内容与实施方法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包括基本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两部分。其中,基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克隆fabK和fabK等参与丙酮丁醇梭菌脂肪酸合成的酶的基因,并测定有关基因的DNA序列,确定基因的正确性。实施方案则包括提取丙酮丁醇梭菌的总DNA,设计PCR引物,以总DNA为模板扩增fabK,以及将转化至E.coli的野生菌株W3110中,检测目的基因改变W3110对Triclosan(二氯苯氧氯酚)的敏感性的影响情况等内容。此外,还介绍了项目研究的过程和资料查阅情况,包括目的基因的克隆、新质粒的构建和基因功能检测等方面。
脂肪酸合成循环反应及烯酰ACP还原酶的研究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脂肪酸合成循环反应的最后一步,即2-反式-烯酰 ACP 的还原过程。在大肠杆菌中,这个步骤由唯一的 NADH 依赖的烯酰 ACP 还原酶 I(FabI)催化,而在链球菌和梭菌的基因组中并没有发现存在FabI的同源基因。经过研究发现,肺炎链球菌基因组编码了一个被称为FabK的烯酰 ACP 还原酶(enoyl-ACP reductase II)。FabK是一个包含FAD的NADH依赖的烯酰 ACP还原酶,与FabI没有同源性。梭状芽孢杆菌一般是专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包括一些能产生毒素的病源菌以及一些用于工业生产的细菌。目前已经完成了梭菌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工作,其中发现了两个烯脂酰 ACP 还原酶II,与肺炎球菌的烯脂酰 ACP 还原酶II比较发现FabK有50-60%的同源性,而FabK仅有20%左右的同源性。
科学实验需严谨态度与独立思考——本科科研项目的认识总结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申请人对于该项目研究工作的认识总结以及指导教师和项目所在单位专家对该项研究的评价意见。其中,申请人认为科学研究需要认真严谨的态度,注重实验细节和记录实验过程;同时,文献的查阅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提示作用。此外,独立思考也是解决困难的必要手段,而排除困难的决心和坚持到底的精神则对科研实验非常重要。最后,指导教师和项目所在单位专家都对该项研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认可。